扫描二维码
关注布谷医生公众号
羊水过多对胎儿有影响吗?羊水过多常并发胎儿异常、脐带脱垂、胎儿窘迫及因早产引起的新生儿发育不成熟,加上羊水过多常合并胎儿畸形,故羊水过多者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高,约为正常妊娠的7倍。羊水过多者早产、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等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影响围生儿的预后。羊水过多的食谱有:1、冬瓜皮赤豆饮材料:冬瓜皮,赤小豆半碗,红糖两勺。做法:冬瓜洗净削皮,将冬瓜皮、赤小豆
羊水过多分娩危害是什么呢?羊水过多由于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可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及产后出血增加;若突然破膜可使宫腔内压力骤然降低,导致胎盘早剥、休克。此外,并发胎膜早破、早产的可能性也会增加。羊水过多的诊断,除了临床症状,检查发现宫高、腹围明显大于妊娠月份外,主要依靠b超检查。具体方法有:最大羊水暗区垂直深度检测法(简称羊水深度法),若垂直深度超过7cm,可诊断为羊
羊水过多还能继续怀孕吗?1、若怀孕未满36周,此时若要提前让胎儿娩出,胎儿的肺脏、肝脏可能不够成熟,便会出现早产儿。早产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并发症,譬如脑部缺氧,或者将来发生视力障碍。对医疗人员来说,常常是进退两难,只能衡量胎儿的大小来决定处理的方式。2、怀孕的周数16~24周,这种胎儿生下来后,存活的几率不超过25%,而且先天性畸形的可能性较高,通常建议立刻终止怀孕,以
37周羊水过多的原因?羊水量从妊娠早期增加到最后四周。足月怀孕的羊水量约为1000~1500ml,在怀孕的任何时候,羊水量都超过了2000ml 羊水过多的主要原因是:1.胎盘脐带病变胎盘绒毛血管瘤、脐带帆状附着有时也可引起羊水过多。2.多胎妊娠多胎妊娠 并发性羊水过多是单胎妊娠的10倍,尤其是单卵双胎,其中一个体重较大的胎儿经常发生。这是由于单卵双胎之间的血液循环和相互沟通能力。优势
羊水过多怎么治疗呢?有哪些食疗方?羊水过多合并胎儿畸形的,应终止妊娠,通常采用人工破膜引产。若胎儿正常,应采取以下措施:1.羊膜穿刺术减压:对于压迫症状严重、妊娠周小、胎肺不成熟的患者,可考虑腹膜穿刺术减轻症状,延长妊娠周。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吲哚美辛2.2-2.4mg/(kg·d),口服三次。消炎痛具有抑制利尿的作用,可抑制胎儿排尿,减少羊水量。但同时,应密切观察羊
羊水过多要怎么减少?对羊水过多的处理,主要取决于胎儿有无畸形和孕妇症状的严重程度。1.羊水过多合并胎儿畸形 处理原则为及时终止妊娠。(1)慢性羊水过多孕妇的一般情况尚好,无明显心肺压迫症状,采用经腹羊膜腔穿刺,放出适量羊水后注入利凡诺50~100mg引产。(2)采用高位破膜器,自宫颈口沿胎膜向上送15~16cm刺破胎膜,使羊水以每小时500ml的速度缓慢流出,以免宫腔内压力骤减引起胎盘
羊水过多增加腹围吗?1、羊水过多会导致腹围增大。羊水就像一面镜子,医生常常通过羊水量来了解胎儿在体内的健康状况,羊水量是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妊娠8周大概是5~10ml,妊娠10周约30ml,妊娠20周约400ml,妊娠38周约1000ml,此后羊水量逐渐减少,到怀孕40周,羊水量约为800ml。2、羊水过多会使孕妇出现压迫症状、呼吸困难、不能平躺、下肢、会阴水肿等,由于子宫张力过高,容
羊水过多的标准是什么呢?1、羊水过多的标准是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7cm;羊水指数>18cm。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称为羊水过多。发生率为0.5%~1%。羊水量在数日内急剧增多,称为急性羊水过多;羊水量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增多,称为慢性羊水过多。2、如糖尿病、ABO或Rh血型不合、重症胎儿水肿、妊高征、急性肝炎、孕妇严重贫血。糖尿病孕妇的胎儿血糖也会增高,引起多尿而排入羊水中
羊水过多的原因是什么呢?孕妇朋友的身体状况非常复杂。有的孕妇怀孕期间羊水太少,有的孕妇朋友羊水太多。羊水过多的原因有:1、妊娠期糖尿病:母亲高血糖水平导致胎儿血糖升高,产生渗透性利尿,胎盘胎膜渗出增加导致羊水过多。2、染色体异常:18-三体、21-三体、13-三体胎儿可出现胎儿吞咽羊水障碍,导致羊水过多。3.双胎妊娠:约12%的双胎妊娠合并羊水过多,是单胎妊娠的10倍以上。单卵
羊水过多是指多少呢?1、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称为羊水过多。发生率为0.5%~1%。羊水量在数日内急剧增多,称为急性羊水过多;羊水量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增多,称为慢性羊水过多。羊水过多时羊水外观、形状与正常者无差异。 2、胎儿畸形导致羊水过多:在很少见的情况下,由于疾病的原因,尽管胎儿的肾脏不断地产生尿液,但胎儿不再能继续吞咽羊水。导致胎儿出现吞咽困难的原因,可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