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布谷医生公众号
脾不化湿痰饮停,三焦阻塞发热寒。夜热早凉胸痞闷,饮水则呕肠水鸣。喘促气急苔滑腻,脉象弦滑痰饮蓄。健脾渗湿化痰饮,苓桂术甘小半宜。茯苓桂枝姜半夏,白术甘草生姜食。方药: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为主方:茯苓30g 桂枝13g 白术10g 甘草6g 姜半夏12g 生姜10g,注:脾不运化,痰饮肉聚,阻遏营卫,故发热恶寒,或夜热早凉。饮邪犯胃,浊气上逆,胃失和降,故胸膈痞闷,喘促气急,饮水则呕。饮流下焦,滞聚肠中,故肠中水鸣漉漉。痰饮停留,故舌苔滑腻,脉象弦滑。
小半夏汤证,而干呕吐逆,吐涎,以生姜易干姜,加醋煎。——《金匮要略》【组成】半夏、干姜各等分。上为细末,混和,以醋二勺,和水一合二勺,煮药末4克,取五勺,顿服之。【症状表现】原文:干呕吐,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立方意义】本方证由胃阳不足,脾湿不化而起,故用半夏之辛以降逆;干姜之热以温脾,借浆水之酸温,以留念关膈,藉顿服之猛峻,以速其下行,既异于生姜半夏汤,亦不同于小半夏汤,随证变化,灵活无比。
潘某,男,46岁,射洪县小学教师。初诊:1981年10月29日。呃逆持续年余,诱发原因未明。体壮少病,素嗜烟酒辛燥,呃逆每发必10余日方解。呃声不扬,但掣动有力,坐时可摇椅,卧则动床,连续发作必吐出大量黏涎白沫。经中西药、针灸理疗治疗,或无效或少效,发作如故。初诊前,每4日发作一次,呃逆频作,呕黏冻白泡甚多,胸膈满闷引痛,脘痞不舒,嗳气,矢气,纳食不馨,大便干燥,时鼻衄,小便浑黄,舌苔薄白、质红瘦,脉细弦缓。辨证为阴亏胃燥,气逆痰阻。先拟降气化痰、和胃调中以开胸痞,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芩10g 黄连4.5g 法夏10g 瓜蒌壳10g 瓜蒌仁10g 白芥子6g 紫菀10g 石菖蒲6g 枇杷叶10g 莱菔子6g 茅根30g 甘草3g,3剂。
半夏泻心汤证,多干噫食臭,加生姜,减干姜量。——《伤寒论》【组成】半夏11克,甘草、人参、黄芩、大枣各5.5克,黄连、干姜各1.8克,生姜7克。煎法、用法同前。【方歌】生姜泻心是良方,胃中和不痞为殃。噫气下利芩连草,参枣半夏与二姜。【症状表现】原文: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补充:当有吞酸嘈杂及吐水之证。
患者肺脾素虚,肌表不固,内多痰湿。今风寒束表,肺气失宣,阴液化为痰浊,阻滞喉间,加之寒邪郁里,化热伤津,经脉失养,故属恶寒发热、项背拘急、口噤不张之刚痉。用葛根汤合半夏厚朴汤加生石膏。麻黄3g 粉葛24g 桂枝6g 白芍10g 生石膏(先煎)15g 生姜10g 大枣10g 苏梗10g 法夏10g 厚朴6g 茯苓10g 甘草3g。复诊:5月30日。首剂服后入睡,全身得微汗,顿觉轻快,项强、咽痛减轻,痰涎大减。连服3剂,头颈活动自如,口开合如常,头身疼痛解除,惟背脊尚感不适;气短,口干,脘胀食少,便溏;舌苔薄白少津,脉缓和。刚痉之势已缓,继续疏理肌表、和中生津。葛根24g 桂枝10g 白芍10g 花粉10g 藿香6g 神曲10g 黄芩10g 大枣15g 生姜10g 甘草3g,服2剂后,病愈。
[方药]野台参9克 全当归18克 炒白术12克 鸡内金9克 半夏曲9克 生姜片9克 大枣(切)6枚 伏龙肝(先下)30克,按:上方为四君子汤、小半夏汤加减而成。以参术补气健脾,用小半夏和胃降逆,再以鸡内金辅炒白术运脾养胃,当归养血润肠。伏龙肝性味辛温,入脾胃二经,有温中止呕之功,再调大枣补脾益气、养胃生津。药后呕吐有瘥,进服6剂月经亦见,后加生赭石面60克、生麦芽30克重镇虚逆,升发胃气。服药20剂为时一个月,呕吐大减,在治疗过程中只呕吐2~3次。大便仍干,此吐久胃肠阴虚,传导无能,故配以麻仁滋脾丸随汤剂服用,又数剂呕吐便干均解,纳食有增,嘱调护饮食,以复胃气。
【组成】大黄4克,黄连、黄芩、附子各2克。上药各别锉细,渍大黄、黄连、黄芩三味,于沸汤600毫升内,须更绞去渣,别以水600毫升煮附子,取20克,合而服之。【症状表现】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补充:有四肢麻冷,但欲寐,心下满,或猝然昏倒,脉沉细而带微数之状。【立方意义】痞由热结,此证之痞,亦不外是,当然为泻心汤证也。但三黄苦赛,对于恶寒出汗阳虚之证,非其所宜。兹既欲除去热结之痞,而文须补其阳虚,无已,加辛热补阳之附子一味,犹恐热胜于寒而夺三黄之力,或寒胜于热,而夺附子之力,无已,则以三黄渍沸水中片时,取其微寒之气味,另煎附子汁,和入服之,使各行其所事,而不相妨,各展其所能而共成平调之功。高学山云,系用一箭射双雕之法,于此可见前人立方之精,与调剂之妙用矣。
患者消瘦,疲惫,疑虑重重。每餐进全流质饮食,入即吐出食物并夹多量稀涎。胸骨中后及近胃脘处灼热疼痛,掣引肩背。心悸气短,腹胀暖气,口苦咽干,不寐,大便干结难出,小便黄少,舌红、苔黄中腻,脉弦微数。此乃胃中燥热久郁,津亏液耗,痰气瘀结而胃失和降,导致食道梗阻,证属噎膈。现已津亏液涸,胃气虚损,邪热壅塞,腑气难通。宜标本兼顾、补虚泻实、滋润通降配用,急护垂绝之胃气。以大半夏汤合枳实栀子豉汤、大黄甘草汤加味。人参(白晒参)6g 法夏10g 焦山栀12g 香豉10g 炒枳实10g 竹茹10g 陈皮10g 天门冬18g 花粉18g 生大黄4.5g 甘草4.5g 白蜜30g,二诊:2月23日。服4剂后,食道胃脘灼热及进食梗涩减轻,疼痛掣引消失,腑气渐通。食流质食物后仍反胃呕吐,但次数减少,时间延后(半小时后呕出)。嗳气、咽干等症有减。再进前法,上方去大黄、陈皮、竹茹,加代赭石、苏子、柏子仁、枸杞子。
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它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中的异常凝结,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其发病率约为上肢的10倍。如果急性期诊断和治疗不及时,血栓形成会导致肺栓塞,甚至威胁生命。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后遗症。
主治:肝硬化合并腹水、慢性胃炎、肝癌及其合并腹水、脂肪肝合并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引起的顽固性腹胀。处方:厚朴18~24克,生姜15克,半夏15克,人参(或党参9~20克)3~10克,炙甘草6克。用法:上药煎30分钟,其中人参另炖后兑入,二煎煎25分钟,两煎共取汁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腹胀重用厚朴、人参;兼腹水加大腹皮15克,车前子30克;胸痹者加瓜蒌30克,三七粉(冲)6克,丹参30克;不寐者加柏子仁、枣仁各20克;腹中积块加鳖甲(先煎)12克,三棱10克;胁痛重加元胡15克,川楝子12克。3天1疗程,追踪观察半年以上。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