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布谷医生公众号
肌酐会升高吗?肌酐升高与日常调理、肾功能等因素有关。 肌酐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肌酐是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外源性肌酐是体内肉类食物的代谢产物。在严格控制饮食、肌肉活动相对稳定、肾小管肌酐排泄功能稳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稳定的情况下,体内肌酐水平一般不会升高。如果你喜欢每天吃肉,经常高强度运动,或者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异常,你体内的肌酐水平可能会在下降后再次
尿蛋白浓度是什么意思?尿蛋白浓度一般是指患者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尿蛋白浓度是指患者尿液中所含的蛋白质水平。正常人体尿蛋白水平为0-70mg/天,但具体人群不同,尿蛋白浓度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尿蛋白浓度可为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当尿蛋白浓度升高时,可能与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伤、糖尿病肾病等原因有关。尿液中蛋白质浓度高于100mg/升或尿液中蛋白质水平超过150mg
尿微量白蛋白阴性是什么意思?尿微量白蛋白阴性是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30mg/24h是正常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是正常尿液中的白蛋白,一般含量很小,检测结果可用于检查是否有肾病。由于检测方法不同,不同医疗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和参考值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认为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30mg/24h为阴性,是正常结果。尿微量白蛋白值≥30mg/24h呈阳性,可能与饮水量少、服药等生理因素
尿蛋白800严重吗?正常尿蛋白应为0-80mg/天,尿蛋白800mg/天属于升高现象,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尿蛋白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1、严重 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因过度运动、精神紧张等生理原因增加,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尿蛋白增加,此时并不严重。一般为短暂性,患者停止运动,放松,肾小球滤过率恢复正常,随后尿蛋白可恢复正常水平,身体一般无明显不适。 2、不严重 但是,如果尿蛋白因肾脏
孕妇血红蛋白104贫血严重吗?孕妇血红蛋白104g/L,贫血一般不严重,详情如下: 孕妇血红蛋白浓度<110g/L属于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100g/L属于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在70-99g/L之间属于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40-69g/L,属于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40g/L是极度贫血。孕妇血红蛋白104g/L属于轻度贫血,一般不严重。孕妇及时调整饮食结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般预后
血压突然升高呕吐的原因是什么?血压突然升高呕吐的原因包括颅内感染、颅内压升高、颈椎病、脑出血等。 1.颅内感染 如果患者没有高血压,但突然出现血压升高、呕吐等症状,首先要考虑是否为颅内感染。大多数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高烧、颈部强直等症状。 2.颅内压升高 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压,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也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血压升高后,脑灌注量增加,也会导致颅内压相应升高
高尿素蛋白是怎么回事?高尿素和白蛋白可能是由饮食因素、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原因引起的,具体情况如下: 1、饮食因素 如果你长期吃大量的高蛋白食物,如乳制品、鸡蛋、虾等,你可以提高白蛋白水平。如果此时剧烈活动,消耗更多的蛋白质,由于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的尿素,会导致高尿素水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通常可以自己缓解,不用太担心。 2、肾小球肾炎 如果患者肾脏感染病原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公式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计算公式是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除以肌酐。 当患者确定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时,可以监测尿蛋白的排出情况。患者体内的蛋白质通过肾脏时,可能会被肾小球过滤到尿液中,但通过肾小管时,会被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吸收到血液中,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若患者肾功能异常,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会增加。若30≤尿蛋白/肌酐比值≤300mg
蛋白尿需要肾穿刺吗?蛋白尿是否需要肾穿刺,需要根据尿蛋白含量、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等因素来判断。 正常儿童尿蛋白含量应该是正常的<100mg/24h,青少年尿蛋白含量<成人尿蛋白含量应为300mg/24h<150mg/24h。如果受检者尿蛋白含量,<500mg/24h,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是体位变化、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炎热环境、过度疲劳等因素引起的短暂蛋白尿。一般不需要肾穿刺,去除
尿蛋白与肌酐的关系尿蛋白与肌酐无关,两者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 尿蛋白是指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正常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一般为0-80mg/天。尿蛋白水平的检测对诊断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肾病具有重要意义。肌酐是肌肉产生能量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主要由磷酸肌酸代谢产生。正常肾脏可以过滤肌酐,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衡量肾脏的过滤功能。两者之间没有直接或间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