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布谷医生公众号
肌酐550多意味着什么?肌酐550多通常指肌酐550多μmol正常肌酐550μmol/L多通常意味着患者可能患有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具体情况需要到医院检查。1、肾病综合征:主要由肾脏免疫功能障碍引起,因为会导致肾功能下降,可能影响体内代谢和水循环,大量蛋白尿和血尿,可能导致体内肌酐值升高,可按照医生建议服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复方环磷酰胺片等药物治疗。2、高血压
肌酐稍高一点稍高的肌酐可能与生理因素、肾炎、肾结石等有关。可通过一般治疗、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1、生理因素:如果你经常喜欢在日常饮食中吃油腻的食物,比如肥肉炸鸡。而且经常剧烈运动,从事重体力劳动,会导致体内肌酐生理增加,没有其他不适症状。调整生活习惯后,症状可以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2、肾炎:可能与病原微生物感染、长期不规范用药等因素有关。在炎
血肌酐与肌酐的区别:血肌酐与肌酐的区别在于,血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1、肌酐:肌酐通常包括血清肌酐和尿清肌酐。血清肌酐主要用于血液检测时血液中所含的肌酐量的临床判断。尿清肌酐是尿液检测,检测尿液中所含的肌酐量,用于临床诊断,因此肌酐包括血清肌酐。2、血肌酐:血清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食物进入人体后,常在肾脏等器官合成肌酸。肌酸会随着血液
肾囊肿会引起尿酸和肌酐高吗?1、肾囊肿一般不会引起高尿酸和肌酐,但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患者也需要尽快治疗。2、肾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多由肾组织增生引起,由于大多数良性肾囊肿发展缓慢,囊肿小,不会影响肾功能,此时患者肾脏可以维持正常代谢,通过检查不会有尿酸和肌酐水平,但疾病继续发展,囊肿增加相关指标会上升。3、如果是先天性肾囊肿,即多囊肾,由于肾功能严重影
血肌酐检查需要空腹吗?1、血肌酐检查一般需要空腹。2、血清肌酐主要是肌肉产生能量时产生的物质。它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物,会通过尿液排出。其来源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主要由肌肉组织产生,外源性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的。因此,在进行本次检查时,要避免影响检测结果,需要保持空腹状态进行检测,结果会更加准确。3、如果不空腹,可能会导致血肌酐水平偏高。目前,影响
肌酐高感冒怎么办?1、感冒是指上呼吸道感染。高肌酐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入侵后肾组织受到刺激,导致高肌酐。可用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上呼吸道感染需要及时对症治疗。病毒和细菌侵入人体后,可能影响肾脏代谢,导致肾脏损伤,导致肌酐高的症状。一般来说,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后,肌酐高的症状会逐渐缓解。临床上,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后,需要先观察个人身体状况。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
肌酐150μmol/L吃什么药可以降低?肌酐150μmol/L,一般服用尿毒清颗粒、阿魏酸哌嗪片、肾衰宁胶囊等药物可降低,具体要严格听从医生的建议。1、尿毒清颗粒:它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其中成分包括大黄、黄芪等,能通腑泄浊,健脾胃。临床医学可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疾病,有助于降低肌酐和尿素氮,稳定肾功能,有助于身体恢复。2、阿魏酸哌嗪片:它是一种抗凝药物,可以帮助抗血小板
肌酐250μmol/L严重吗?1、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血肌酐250μmol/L一般比较严重,尿肌酐250μmol/kg·d不一定很严重,但具体要看原因。2、一般男性血肌酐正常范围为53~106μmol/L,女性为44~97μmol/L。目前,血清肌酐严重超出正常范围,一般由肾病引起,如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可导致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肾清除肌酐减少,导致血液肌酐高。对于肾脏疾病,一般需要限制水和钠盐的摄
血清肌酐高需要治疗吗?1、一般来说,高血清肌酐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患者肌酐的高度。如果只是轻微升高,没有原发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有明显的升高,就需要治疗。2、正常情况下,人体肌酐值为44-106μmol/L之间。若患者肌酐水平为106L-1200μmol/L,它属于轻微增加,当身体没有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肾形态变化等原发性疾病时,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注意定期监测肌酐水平,
肌酐3000多还能活多久?1、肌酐超过3000μmol/L还能活多久不是一概而论,可能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因素有关。2、对于40岁以下的青年患者,通常情况下,通过10-20年的透析治疗,可以延长60岁以上的寿命。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患者,透析治疗通常可以达到75岁左右。3、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如果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补液、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可能会有一定的恢复机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