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布谷医生公众号
肌酐400到尿毒症几年?1、尿毒症一般是指终末期肾衰竭,通常不能直接判断肌酐400μmoI/L至终末期肾衰竭需要几年时间。如果病后及时治疗,通常不会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如果病后不及时控制,1-2年后很容易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2、正常情况下,人体肌酐正常值一般为40-110μmoI/L,由于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肌酐值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肌酐是人体肌肉的代谢产物,一般需要通过肾脏排出。如果体内
超过120分贝的耳朵会聋吗?1、如果偶尔声音超过120分贝,耳朵一般不会聋。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中,耳朵可能会聋,所以要根据情况来判断。2、正常情况下,人们说话的声音是40分贝~60分贝,大声说话时能达到70分贝左右。当声音超过50分贝时,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和睡眠。经临床研究,120分贝声的振动频率是耳膜能承受的最高频率。当声音超过120分贝时,会引起耳膜损伤,甚至引起耳鸣
肌酐100μmol能一辈子不尿毒症吗?1、肌酐100μmol/L如果一直保持下去,一辈子都不会尿毒症。血肌酐一般由肾小球过滤,从尿液中排出,身体不会重新吸收肌酐。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肌酐的浓度来判断肾功能,诊断尿毒症。2、血肌酐是肾功能检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只要日常饮食变化不大,就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肌酐的浓度来检测肾小球的过滤率,然后判断肾功能的质量。一般来说,血肌酐
肌酐204说明了什么问题?肌酐204μmol/L通常表明身体肌酐值过高,可能与肾小球炎、尿路梗阻、肾小管坏死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1、肾小球炎:肌酐值通常是衡量肾脏过滤功能的重要指标,男性肌酐正常值通常为44~132μmol女性的正常值一般在70~106之间μmol/L之间的状态明显高于正常值,大多数时候都有肾病。肾小球炎是导致肌酐高的临床常见现象。肾小球炎发生时,容易降低肾小球的过滤功
尿毒症是肾坏了吗?1、尿毒症是肾脏损伤,因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引起的临床症状,是慢性肾衰竭的晚期。2、尿毒症的发生与肾脏损伤有明显的关系,因为肾脏损伤后,尿液不能正常过滤和代谢,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当慢性肾衰竭进入终末期时,会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体内大量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聚集,不能顺利排出,对身体造成一系列伤害。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出血、失眠
肾病三期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吗?1、肾病三期通常不一定发展为尿毒症。2、肾病分为五个阶段,第三阶段称为中度肾衰竭。此时,患者不会有严重的水肿、高钾血症等并发症,但可能有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等。当患者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同时少尿或无尿,伴有电解质紊乱高血压一般达到肾病5期,只有发展到5期才能发展到尿毒症,所以只要及时发现并积极配合治疗,或很可能不会发展到尿毒症。3、
肾小球滤过55多久尿毒症1、肾小球滤过率55ml/min3-5年可发展为尿毒症,具体需要结合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情况来判断。2、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通过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可以明确肾病的严重性。一般检查结果为55ml/min。可以判断肾病已进入肾病三期,病情严重,发展速度相对较快。3-5年可进一步恶化,肾小球滤过能力进一步下降会引起尿毒症。3、三级肾病的发展速度也需要根据治疗情
肾功能不全从二期到尿毒症的概率:1、肾功能不全二期到尿毒症的概率一般不清楚。2、肾功能不全二期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大多数患者预后不是特别好,尿毒症的概率一般不清楚。肾功能不全二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在50-20ml/min之间,此时肾脏无法完全补偿,部分毒素滞留在体内。因此,此时应控制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基础疾病和因素,以延缓肾功能衰竭。此外,还要做好血液透析的心理准备。3
尿酸高与尿毒症有关吗?1、尿酸高与尿毒症有一定关系,尿酸高会增加尿毒症的发病率,尿毒症也会导致尿酸高。2、尿酸是肾脏代谢后排出的一种物质。如果平时不注意饮食,长期过量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不能代谢的嘌呤会导致体内尿酸升高。患者会出现痛风症状,如脚趾肿胀、疼痛、行动受阻等不良反应。当尿酸过高时,患者应积极参与治疗,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秋水仙碱片、非布司他片
脚踝扭伤20天还疼脚踝扭伤20天的疼痛可能是由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和骨折引起的,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1、软组织损伤: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或长期慢性劳损等因素,可导致患处肿胀疼痛,脚踝扭伤20天。可适当减少活动,根据医生的建议口服奥司明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治疗。2、韧带损伤:突然暴力或慢性劳损会导致韧带关节疼痛,常伴有肿胀、积液、关节活动有限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