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布谷医生公众号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于健康损害严重,可累及到患者的胆囊功能,因此在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等症状时需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比如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超声检查以及腹部CT检查都能了解到患者的病情,从而给诊断及治疗工作带来帮助。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术后综合症、胆管炎等。处方:滑石54克,白矾12克,火硝30克,甘草12克,郁金14克。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过120目筛,日服2次,每次1.5克,开水冲服。
主治:急性胆囊炎。处方:大黄(后下)、牡丹皮、桃仁、玄明粉(分2次冲)各10克,冬瓜子18克。用法:每剂煎煮2次,取药液共400毫升,每8小时服1次,每次200毫升,7天为1疗程,一般1~3疗程。若发热甚者加蒲公英3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柴胡10克,以增清热解毒之力;右肋痛剧加延胡索15克,川楝子、枳壳、赤芍各10克,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恶心呕吐甚者加黄连、竹茹、半夏各10克,清热降逆;有黄疸者加茵陈30克,郁金15克,利湿退黄;伴有胆石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18克,以利胆排石。如绞痛难以忍受者酌情用西药止痛药,若呕吐较剧有脱水症状的予以补液、纠酸。
主治:患者因胆汁瘀滞所致胆囊炎。处方:赤、白芍各20克,川芎30克,片姜黄、郁金各10克,金钱草、蒲公英各30克,柴胡10克,炒枳壳15克,大黄10克,甘草6克。用法:上药煎25~30分钟取汁,约500毫升,日早晚温服,并配循经反复推拿肩井穴、期门穴、日月、章门穴位约10分钟。急性发作,清泻胆瘀、攻下利胆,加金银花、大黄各30克;体弱气血不足,益气补血利胆去大黄、公英、川楝子,加当归15克,党参12克,黄芪15克。
胆囊炎禁食水吗?胆囊炎是否需要禁食和禁水取决于具体的症状。如果是慢性胆囊炎,症状比较轻微,不需要禁食和禁水,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如果是急性胆囊炎,伴有明显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或需要手术治疗,应禁食禁水,病情稳定后才能逐渐恢复饮食。胆囊炎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慢性胆囊炎症状不严重,需要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去氢胆酸片、消炎胆囊片、清肝胆口服液、熊去氧胆酸
主治:慢性胆囊炎。处方:丹参、金钱草、蒲公英各30克,白芍20克,三棱、莪术、吴茱萸、半夏、郁金、甘草各10克,炮山甲、皂刺各6克。用法:水煎服,气滞者加柴胡24克,黄芩9克,川楝子6克:肝胆实热(急性发作)去吴茱萸、炮山甲、皂刺,加大黄6~10克(后下),芒硝10~15克(溶服),柴胡24克,黄芩、枳实各9克;热毒蕴结者去吴茱萸、炮山甲、皂刺、三棱、莪术,加五味消毒饮或冲服安宫牛黄丸1丸;伴发黄疸者加入茵陈蒿汤;合并结石者,重用金钱草60~90克,加升麻6克,鸡内金6~10克(研细冲服)。另配合耳压,主穴取神门穴、胰胆、肝、胃、脾、大肠、小肠等穴。3天换1次(将胶布剪成0.6×0.6cm小块,将王不留行籽放在胶布中央贴敷在穴位上)。
偏方一主治:慢性胆囊炎。用法:黄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利尿、利湿、解毒的功效,可清楚肝胆湿-热,使湿-热随小-便排-出体外。每天晚饭后1小时吃1根黄瓜,1周后即可缓解疼痛症状。偏方二配方:蚯蚓葱白汤:蚯蚓15克,葱白30克。将蚯蚓与葱白同煎汤。用法:每日2~3次。适用于胆囊炎 、右胁下疼痛。
无结石慢性胆囊炎需要胆囊切除术吗?无结石慢性胆囊炎是否需要胆囊切除术应根据病情来判断,如果病情轻微,一般不需要胆囊切除术,病情严重时通常需要胆囊切除术。无结石慢性胆囊炎可能是由感染、胆囊排空障碍等引起的,会使患者出现右上腹痛、胆源性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果患者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没有反复发作,胆囊也没有严重变化。一般不需要胆囊切除术,以免增加身体负担。患者可
胆囊炎是休息还是锻炼?胆囊炎一般以休息为主,运动为辅。胆囊炎是指胆结石、胆囊管炎症水肿、蛔虫等因素引起的胆管阻塞,胆汁浓缩刺激胆囊引起的炎症反应。胆囊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旋山楂碱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此时应以休息为主。因为如果此时剧烈运动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可以在病情恢复后根据自己的情况
胆囊炎手术是微创的吗?胆囊炎手术不一定是微创手术,也可能是开腹手术。胆囊炎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胆囊炎,可能与细菌感染、肥胖或不良饮食习惯有关。通常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或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胆囊炎手术,一般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即微创手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