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布谷医生公众号
慢性肾炎是哪种治疗方法?慢性肾炎通常属于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1、一般治疗:慢性肾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工作和熬夜。饮食应注意限制蛋白质和磷的摄入,尽量少吃高蛋白和高磷的食物,如牛奶、海鲜、动物内脏、坚果等,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身体的恢复。2、药物治疗:患病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环孢素软胶囊、复方环磷酰胺片、氢
肾炎如果肾CT显示肾脏有问题,可能是肾炎。如果肾脏没有问题,一般不是肾炎。尿常规潜血的原因很多,除了肾炎,还可能是尿道炎或膀胱炎,但各种疾病引起的潜血症状不同,如果肾CT通常表现为局部高密度回声,也会发现局部损伤,这种情况可以判断为肾炎,但如果肾CT显示肾部位没有问题,可能不是肾炎引起的。如果是肾炎引起的,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氢氯噻嗪片
如何判断隐性肾炎?隐性肾炎一般指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可以通过以往的生活史、临床症状和尿检来判断。1、过去的生活史: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可能与剧烈运动、高烧、过量饮酒有关。如果有上述不良生活史,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2、临床症状: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可导致无症状血尿、无症状蛋白尿等。随着疾病的加重,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可根据上述临床症状进行
大便里有白色的东西和肾炎有关吗?大便中的白色与肾炎无关。白色大便可能是由生理因素或病理因素引起的,如消化不良和小肠炎。具体细节如下:一、生理因素:排便前一两天服用藕粉、山药、汽巴等白色分泌物的食物,会导致大便中出现白色分泌物,这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它不需要治疗,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愈。二、病理因素:1、消化不良:可能是暴饮暴食、腹部感冒等原因引起的,会
隐匿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如何治疗?隐匿性肾炎一般指隐匿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是由过度饮酒、过度劳累、高烧等原因引起的,可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1、过度饮酒:酒精含有大量酒精,需要肾脏代谢。过量饮酒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从而诱发隐匿性肾小球肾炎。2、过度劳累:如果经常做重体力劳动,不注意休息,可能是由于过度劳累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此时肾功能也会有一定
红斑狼疮肾炎怎么治疗?红斑狼疮肾炎是指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通常可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透析治疗等。1、一般治疗:狼疮肾炎通常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病因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患病后,由于肾损伤,会出现排尿困难、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患者平时需要及时调整饮食,避免吃太多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鸡蛋、牛肉、鸭蛋等,还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以免影响疾病的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1、一般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由过度劳累、细菌感染、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通常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可通过避免过度劳累、消除感染原因、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等一般治疗方法改善。2、药物治疗: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环磷酰胺片
紫癜性肾炎属于肾炎的其中一种,主要是由于肾炎患者身体体内的血管坏死导致身体皮肤会有相应的紫癜症状,这时叫做紫癜性肾炎。这种疾病往往是由于外来病毒引起的身体病变,需要进行内环境调理。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将小偏方作为日常的辅助治疗。偏方一:紫癜肾合剂: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5g,黄芪15g,党参10g,丹皮10g,炙龟板15g,犀角6g,白茅根10g,炒栀子10g,木通6g,车前草10g,阿胶10g(烊化),甘草6g。水煎空腹服,日1剂,分2次服。治疗本病属湿热下注者。
肾炎的食疗偏方1、二蛟汤赤小豆120克,商陆9克,为1日量,加水,煮汤饮之,连服3-5日。适用于急性肾炎风热郁肺、湿毒蕴结型。2、蕺菜车前草汤鱼腥草60克,车前草60克,加水煎汤服。适用于肾炎水肿明显兼舌苔黄腻者。3、鲤鱼赤豆饮大鲤鱼1尾,赤小豆60克,煮食饮汁,一顿服尽。注意不宜加盐。本方适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明显且小便赤涩的患者。
间质性肾炎的偏方一:脾肾亏虚: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脾肾气虚者,用五子衍宗丸加参芪;脾肾阳虚者,用无比山药丸或肾气丸加减;脾肾气阴两虚者,用参芪地黄汤加味(党参、生黄芪、麦冬、五味子、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杜仲、牛膝、菟丝子)。间质性肾炎的偏方二: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用杞菊地黄汤加味(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赤芍)或大补元煎加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