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良方

芍药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3-10-28 17:14:42浏览 : 3043

【组成】芍药一两(30g)当归半两(15g)黄连半两(15g)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各6g)大黄三钱(9g)黄芩半两(15g)官桂二钱半(5g)

【方歌】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用法】上药㕮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本方证是由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湿热下注大肠,搏结气血,酿为脓血,而为下痢赤白;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俱为湿热内蕴之象。故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方中黄芩、黄连苦寒,功擅清热燥湿解毒,为君药。重用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四药相配,调和气血,共为臣药。大黄苦寒沉降,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通因通用”之法。少量肉桂辛热温通,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属佐助兼反佐之用。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诸药合用,湿去热清,气血调和,故下痢可愈。

  【芍药汤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热痢疾之剂。临床应用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用方要点。

2.临床加减 本方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原方后有“如血痢则渐加大黄;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可资临床参考。细菌性痢疾见苔黄而干、热甚伤津者,去肉桂,加乌梅;伴恶寒发热加柴胡、黄芩;热汗出脉促者加葛根、防风、荆芥以清热解表。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短、泻下脓血重者加白头翁、马齿苋解毒凉血;久泻者加乌梅、石榴皮涩肠止泻;便血多者加地榆、白及粉收敛止血。

3.典型医案 某男,34岁,工人,饮酒后感觉腹痛,随即腹泻,腹胀痛,欲吐,尿色黄,肠鸣音亢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数,便常规检查脓细胞4~5个。此乃饮食不洁,湿热内扰,肠胃失和,传导失常。治宜清热利湿、降逆止呕。治以芍药汤加减:白芍、黄连各15g,黄芩、大黄、槟榔、木香、半夏、竹茹、车前子、甘草各10g,每日1剂。一剂泻止,二剂而愈。[马宏明,史广富.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肠炎40例.黑龙江中医药,1997(2):36-37.]

【使用注意】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忌用。

【附方】

1.黄芩汤(《伤寒论》)黄芩三两(9g)芍药二两(9g)甘草二两,炙(3g)大枣十四枚(四枚)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功用: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主治:热泻热痢。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2.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原名大香连丸)黄连二十两,用吴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 木香四两八钱八分 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主治:湿热痢疾。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等。

芍药汤、黄芩汤、香连丸三方均治热性痢疾。芍药汤清热解毒燥湿,调气和血之功较强,为治疗湿热痢疾、泻下赤白、腹痛里急、肛门灼热的代表方,亦可用治湿热泄泻;黄芩汤与香连丸药简力薄,作用平和,适宜于热泻热痢之轻证,但前方以缓急止痛见长,后方则以调气和中为优。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