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脑起搏器 要做哪些检查?
发布时间:2020-09-09 22:20:59浏览 :
帕金森患者吃药一段时间后,总觉得药效不温不火,没有蜜月期时见效快、疗效持久了,能不能手术呢?怎么确定患者适不适合安装脑起搏器?
其实安装脑起搏器,并不是你想手术就能手术的,医生要先确认患者处于原发性帕金森的2.5~4期,且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术,才能决定适不适合手术。而且由于安装脑起搏器非常复杂,涉及到的手术步骤、器械以及人员也非常多,因此手术前就要列好手术计划(也称为标准化手术流程),安排好每个参与人员的工作,共同协作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那么,如何为每个患者确定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呢?这就需要术前的一系列检查和评估了。一般来说,在门诊的时候,医生就能够初步判断患者是不是原发性帕金森,但是这个评估比较主观,最好找经验丰富的医生做评估。另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目前的症状,采用量表打分,确定一下患者病情发展情况,排除其他疾病。
经过初步评估,可以考虑为患者安装脑起搏器后,就要预约入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常规的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检查、以及呼吸功能检查等。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左旋多巴冲击实验,这主要是评估患者安装脑起搏器后能达到怎样的效果。理论上的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入院开始,停药三天后,帕金森症状就会非常明显,此时称为“关期”;然后服用比平时多1.5倍的左旋多巴类药物,药效充分发挥出来后,此时称为“开期”;然后医生用量表,分别记录下这两个时期的分值。如果前后的评分差值大于30%,就预示着患者对多巴胺的反应比较好,同样,脑起搏器的效果也会比较好。这是标准的实验过程。
实际上,临床上没法让患者一直停药三天,这将给带来许多不便,病痛加剧还会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经过改良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入院后,给患者停一次药物,在下次服药前,给患者打分;接下来就可以正常吃药了,不需要加量,状态稳定后,再打一次分。这两次的分值肯定与标准实验状态下的分值不一样,但是如果这两次的评分差值仍然大于30%,同样可以预估患者手术后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除了药物实验,术前还要做核磁共振,收集患者的脑组织影像学数据。手术当天,还要在局麻条件下给患者安装头部的立体定向支架,然后去CT室扫描。获得CT扫描数据后,通过电脑软件,将CT的数据与头一天的核磁共振数据进行融合,精确定位植入刺激电极的靶点,方可正式开始手术。
需要补充的是,所谓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并不是流水线的工作,标准化只是为了保证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而对于病灶不同、疾病发展情况不同的患者,手术的方案是有个性化的设置的。比如有的患者双侧都有明显症状,就要采集双侧病灶的数据,按照植入双侧电极的方案基础上去设置手术流程。还有的病人有轻度的焦虑或者认知障碍,但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他们手术的意愿非常强烈,那么医生术前就会跟患者充分沟通,调整患者的精神症状,或者训练好病人,学会在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有良好的应答或者交流,避免术中出现错误的反馈,这样也是可以手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