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布谷医生公众号
风湿热的中医辨证论治三: 痰瘀热痹证 主要证候:关节肿胀刺痛,肌肤发热,经久不愈;或关节变形,活动不利;或皮下结节,红斑色紫黯,舌质黯,有齿痕,苔白厚或黄白相间而黏腻,脉多弦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祛瘀通络。 方药:痰瘀痹痛汤加减。桂枝,获苓,制南星,浙贝母,当归,炮山甲,地鳖虫,片姜黄,马鞭草,忍冬藤,鹿衔草。诸药合用,祛痰化瘀,清热通络。加减:若湿重,加
风湿热的中医辨证论治二: 3.寒湿热痹证 主要证候:体内蕴热,复感风寒湿邪,致热痹兼夹寒湿,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兼见恶风畏冷,得温则舒,关节晨僵、活动后减轻;舌质 红、苔白或黄白相间,脉弦紧或滑数。 治法:化湿清热,祛风散寒。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麻杏薏甘草汤化裁。桂枝,炮附子,麻黄,防风,杏仁,白术,薏苡仁,白芍,知母,鸡血藤,忍冬藤。全方共奏化湿清热,祛风
风湿热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1.风热袭表证 主要证候:恶风发热,口干口渴,咽喉疼痛,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灼热;偶见皮肤红斑,舌质红,苔黄干,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表,疏风通络。 方药:银翘散加减。连翘,金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芳子,芦根。诸药合用,既能透表,又能解毒。 加减:若咽喉肿痛重者,加浙贝母、射干、杏仁、僵蚕;发热者,加
风湿热的中医病因病机: 起病初期感受风寒湿邪,邪阻脉络,气血运行失畅,留滞筋骨关节而发病;久病可郁而化热,为湿热痹阻证,导致痰瘀内结,或耗伤正气,成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本病初期病位在表、皮肉及经络肢体;久病入络,正虚邪恋,痰瘀郁结于里,病位在筋骨、脏腑。湿热壅盛,痹阻经络为本病的基本病机。 1.外邪侵袭: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久居炎热潮湿之地,感受暑热之邪,
风湿热的诊断标准二: 2002-2003年WHO修订标准: WHO对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分类诊断标准的内容强调了: ①初发风湿热: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及2项次要表现加上前驱A组链球菌感染证据。 ②复发性风湿热: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及2项次要表现加上前驱A组链球菌感染证据。 ③复发性风湿热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项次要表现加上前驱A组链球菌感染证据,风湿性舞蹈病,隐匿
风湿热的诊断标准一: Jones ( 1992年)AHA修订标准: ①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 ②次要表现:关节痛、发热、急性反应物(ESR, CRP)增高、心电图P-R间期延长; ③有前驱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咽喉拭子培养或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链球菌抗体效价升高。 如有前驱链球菌感染证据,并有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表现加2项次要表现者高度提示可能为急性风湿
风湿热相关辅助检查: 1.胸部X线和心电图:胸部X线可表现为正常或有心影增大。心脏受累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以及ST-T的改变。 2.超声心动图:可发现患者心脏增大,心瓣膜水肿和增厚、闭锁不全或狭窄,以及心包积液,尤其是可发现亚临床型心脏炎,这是近50年来风湿热的重要研究成果,对早期判断心脏是否受累、改善疾
风湿热的相关实验室检查: 链球菌感染指标:咽拭子培养阳性率为20%~25%;抗链球菌溶血素“0”(ASO)滴度超过1: 400为阳性,抗DNA酶-B阳性率在80%以上,两者联合阳性率可提高到90%。以上检查只能证实病人在近期内有GAS感染。 急性炎症反应指标:与免疫学检查80%的急性期病人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抗心肌抗体(AHRA),抗A组链球菌菌壁多糖抗体(ASP)和外周血
风湿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前驱症状: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A组链球菌(GAS)感染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半数病人的前驱症状轻微或短暂。 2.典型表现:以下表现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并可产生许多临床亚型。(1)关节炎:最常见。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关节疼痛通常在2周内消退,发作后无遗留变形,但常反复发作,水杨酸制剂
风湿热的主要病理表现: 风湿热主要病变发生于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全身各器官可受累,但以心脏、血管及浆膜等处的故变最为明显。风湿热基本的病理改变为风湿小体,即阿孝夫(Aschoff)小体。病变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变质渗出期:开始是胶原纤维呈局灶性肿胀,继而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并有特异的炎性细胞浸润和浆液渗出。多见于关节的滑膜、心包和胸膜。此期约持续1个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