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大麦
大麦

大麦

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
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别录》:"主消渴 ,除热,益气,调中。" 《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崔禹锡食经》: "主水痮。" 《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
【别名】

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

【形态】

大麦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光滑无毛。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 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仪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 形,长8~18厘米,宽6~1B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若干节 ,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 状披针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长成短芒,长仅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 ,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 颖果与内外稃愈合,罕有分离者,颖果背有沟。花期3~4月。果期4~5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枯黄茎秆(大麦秸)、发芽的颖果(麦芽)、幼苗(大麦苗)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归经】

甘咸,凉。 《别录》:"味咸,微寒,无毒。" 《本草衍义》:"性平,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别录》:"主消渴 ,除热,益气,调中。" 《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崔禹锡食经》: "主水痮。" 《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

【相关方剂】

治卒小便淋涩痛:大麦三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
合,相和。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治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孙思邈) 治蠼螋
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伤寒类要》) 治汤火灼伤: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
纲目》)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