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蘅薇香(《大戴札记》),牡、土卤(《尔稚》),楚蘅(《范
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
杜衡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茎端生1~2叶。叶宽心形 至肾状心形,长和宽均3~8匣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面略被毛,边缘及脉上密被细柔毛; 叶柄长7~15厘米。单花顶生,径1~1.2厘米;花被墒钟状,顶端3裂,裂片宽卵形,暗紫色,脉纹 明显;雄蕊12;花柱6,柱头2裂。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 生于阴湿有腐殖质的林下或草丛 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 【药材药性】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环形 的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柄或叶片,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细圆柱形,弯曲,长约7匣米,直径1~2 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细纵皱,质毙易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气芳香,味辛辣。 产江苏 、浙江。
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及少量丁香油酚。
原药拣去杂质,拍去泥屑,用水洗净,稍润后切断,晒干。
《别录》:"味辛,温,无毒。"
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 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别录》:"主风寒咳逆。" 《药性论》:"止气奔喘促, 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纲目》:"散风寒,下气清痰,行水破血,杀虫。" 《 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 《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 痛,口舌生疮。"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
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
黄樟醚有麻痹作用,能使动物的呼吸中枢麻痹。长时间给猫及家畜以少量,则引起和 磷中毒样的肝、肾脂肪变性;对犬给予0.75克则发生呕吐,犬的致死量,皮下注射或内服均为1克/ 公斤。
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头痛、发热初觉者:马蹄香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少顷 饮热茶一碗,催之出汗。(《杏林摘要》香汗散) 治呼吸喘息,若犹觉停滞在心胸,膈中不和者: 瓜蒂二分,杜衡三分,人参一分;捣、筛,以汤服一钱匕,日二、三服。(《补缺肘后方》) 治哮 ?:马蹄香,焙干研为细末,每服二、三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吐出痰涎为效。(《普济 方》黑马蹄香散) 治暑天发疹:杜衡根(研粉)三至四分。开水吞服。 治损伤疼痛及蛇咬伤:杜 衡(研末)每次吞服二分;外用鲜杜衡,捣敷患处。 治蛇咬伤:杜衡根一至二钱,青蓬(菊科牡蒿) 叶、竹叶细青(兰科斑叶兰)各等量,金银花三至四钱,野刚子(马钱科醉鱼草)五至六钱,水煎,一 日三次,饭前服。 治疮毒:杜衡根、青蓬叶各一至二钱。捣烂敷患处。(方以下出《浙江天目 山药植志》) 治无名肿毒,瓜藤疽初起,漫肿无头,木痛不红,连贯而生:杜衡鲜叶七片,酌冲 开水,炖一小时,服后出微汗,日服一次;渣捣烂加热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治蛀齿疼痛: 杜衡鲜叶捻烂,塞入蛀孔中。(《福建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