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药材库 > 竹沥
竹沥

竹沥

别名:竹汁、淡竹沥、竹油
清热降火,滑痰利窍。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别名】

竹汁、淡竹沥、竹油。

【英文名】

Succus Bambusae

【来源】

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nigra (lockl.Ex Lindl.) Munro var.henonis (Mitf.) Stapl et Rendle等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

【形态】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米,直径5~7厘米,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燧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褶,基部收缩;小枝具叶1~5片,叶鞘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厘米,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1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毫米,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药长7~10毫米;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毫米,柱头3枚,各长约5毫米,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化学成分】

含天冬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还含水杨酸、微量元素等成分。

【采收加工】

取鲜竹竿,截成30~50厘米长段,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间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产地】

通常栽植于庭园。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性状鉴别】

本品为青黄色或黄棕色的透明液体。具竹香气,味微甜。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苦。归心经、肝经、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降火,滑痰利窍。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

内服:冲服,30~60克;或入丸剂,或熬膏。外用:适量,调敷或点眼。主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破伤风。

【药理研究】

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使用注意】

寒饮湿痰及脾虚便溏者禁服。

【相关方剂】

①治肺痈:竹沥60克,分3次,温开水冲服。(《安徽中草药》)②治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竹沥液服二合。(《至宝方》)③治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柏、黄丹,敷之。(《全幼心鉴》)④治小儿赤目:竹沥点之,或入人乳。(《古今录验方》)⑤治金疮中风,口噤欲死:竹沥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广利方》)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河北布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